耳道血管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广州日报记者追忆专访吴孟超毕生做一事,要
TUhjnbcbe - 2023/3/12 18:48:00
小孩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8/5770125.html

大洋网讯5月2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吴孟超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手术室是我永远的战场,而肝癌是我今生最大的敌人,要一辈子战斗下去。”吴孟超在97岁高龄依然奋战在手术台上。他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员”和“感动中国人物”。从医70余载,吴孟超把手术台当作报效国家的平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纪录,将我国肝病治疗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年10月,广州日报记者在上海专访了这位中国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采访当天,广医院见到吴老时,他的脸上漾起和蔼的笑容,见记者进屋,吴老赶忙起身和记者握手。虽是97岁高龄,但老人的一双手依然很有力,说气话来声如洪钟。身着一身墨绿色的*装的他看起来精神抖擞,丝毫不像一位鲐背之年的长者。吴孟超让周围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拿来一杯茶,他小声对记者说,哪怕夏天天气热,也不要喝冰饮料、冰水。

年10月,广州日医院专访吴孟超院士并同他合照。

苦练“三功”97岁仍战斗在手术台

每天上午9点左右,吴孟超拿出手术专用眼镜,开始他一天中最辛苦也是最快乐的工作——开刀。一踏进手术室大门,吴孟超就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上台、开腹、探查、切除、打结、冲洗、缝合,吴孟超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一连几台手术下来,吴老连都水都不喝一口。他说,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要有“三功”——站功(能一站几个小时)、饿功(手术时能忍饥挨饿)和憋功(在手术台上忍住不上厕所)。所以,吴孟超只要一上班,从来都不喝水,因为喝水就要上厕所,耽误做手术。“你知道病人挂我的号多不容易吗?”吴老说。

吴老习惯称手术室为“开刀房”。当时已经97岁的老人、国际肝胆外科泰斗级的大家,仍然战斗在手术一线,让人既感动又佩服。治病救人已成了吴老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年1月,从医70多年的吴孟超退休。但直到年上半年,吴孟超每天还在为病人做手术,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他就要站在手术台边,因为慕名前来找他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吴老说。

不过年龄还是不饶人。有一次,经过一个长达8个小时的手术后,吴孟超坐在椅子上,累得动弹不得,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配合吴老手术20多年的护士长程月娥看着这位九旬老人还这么拼,十分心疼。程月娥劝他说:“您什么样的奖励和荣誉都有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拼命?”吴孟超笑着说:“只有站在手术台前我才觉得踏实,才觉得自己还年轻。”

吴孟超院士

“早在10年前,就有人劝我,说你早就功成名就了,也该享享清福了,整天上手术台,万一有个闪失,一辈子声誉都毁了。我跟他们说,我不就是一个吴孟超嘛,名誉,那算啥?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吴孟超一日三餐很简单,早上一杯牛奶加一个鸡蛋,泡几块饼干。医院吃工作餐:四菜一汤一碗米饭,外加一碗小米粥。晚饭则通常在家吃,他喜欢吃鱼、豆腐和蔬菜。妻子做的菜他最爱吃。吴老家的保姆说,吴老吃饭从不挑食,如果有他不喜欢的菜最多不动筷,决不会说这个菜不好吃什么的。吴老从来不吃补品,就是平时喜欢喝点绿茶。他每年都要体检一次。

吴老有一套独特的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灵活。他的双手常拢住茶杯,不停地来回转动。吴老也不像其他老人那样打打太极什么的去锻炼身体,他说:“我每天上班开刀就是最好的锻炼。”

吴孟超在做手术

从医70多年救治1.6万名患者

从医70多年来,吴孟超救治了多名患者。对于一般医生来说,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数字。

吴老不止一次告诉学生,要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没有高低贵贱,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几十年来,冬天查房时,吴孟超总是先把手在口袋里捂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之后,他都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吴孟超说,这些细微的举动往往能带给病人很大的温暖。

他还给本院医生定了不少规矩:如果B超能诊断清楚,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核磁共振。手术如果能手工缝合,就尽量不要用缝合器。“我经常跟年轻医生说,用一次缝合器械,‘咔嚓’一声多元就花掉了,够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读书了,你手工缝就把这个钱省下了。”在他的身上,能看到中国医疗界的良心。

年2月,一名叫陆本海的农民从安徽找到吴孟超求救。他的肝上长了个瘤,有拳头大小,当地医生诊断为晚期肝癌,并告知其家属,没有治疗价值了。吴孟超为他检查后诊断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这么大的血管瘤他也从未见过。吴孟超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经过12个小时的手术,切下的肿瘤重达18公斤。这个纪录至今没人能破。11天后,陆本海就能下床活动,出院后回家务农。

来自湖北的王甜甜,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书时,被确诊为肝脏血管瘤。要做肝移植手术,费用30万元。但她家出不起这笔钱。就在王甜甜走投无路的时候,别人向她推荐了吴孟超。年9月24日,吴孟超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切下了重达9斤的肿瘤。王甜甜被吴孟超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

医院里经常有病人和家属扑通一声给吴老下跪致谢,吴老则赶紧扶他们起来说:“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职责。”

将中国肝病治疗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

直到九旬高龄,吴孟超每年还要做多台手术。做外科手术70多年,因为长期握刀,吴孟超的手指早已严重变形。他的食指指尖偏向大拇指方向,而中指偏向无名指方向。“70年了,每天要开刀、缝合、用手术钳,就变成这模样了。”吴老说,原来写字手抖,现在经过训练,也不抖了。”

记者问吴老,为何年过九旬依旧能上手术台做手术,有何秘诀,老人家郑重地说“手术的手感很重要,不外乎认真看,认真学,学完就实践。”但他同时又表示,如果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决不会贸然上手术台。“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

吴老说,自己这辈子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与肝癌作斗争。从医以来,吴孟超自主创新重大医学成果30多项,创建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基础,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45年。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已达到60%,其中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79.8%,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有的至今未被打破。如今,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八成以上是他的学生。

说到中国肝病治疗水平,吴孟超显得十分自豪。他说:“眼下,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今医院已形成了一个以吴孟超院士为首的“四世同堂”的人才梯队,被国内外学界公认为中国肝胆外科人才的“*金高地”。年,吴孟超将自己多年来所获得的各类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吴老将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单位用于人才培养。从医70年,吴孟超先后培养出近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回到手术台”

“我们的临床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研究水平还没有那么突出。不提高基础研究,就不能彻底解决肝癌这个世界难题。”吴孟超常跟年轻医生说,不能只当一个“开刀匠”,还要当一个“科学家”。

吴孟超说,解决肝癌的基础研究问题是核心,也是最难的。治愈肝癌,是自己毕生的目标。自己已经90多岁了,因此想把平台建设好。尽管中国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5%提高到今天的60%,但仅靠手术和各个单位各自为阵,并不利于治愈率的提高。6年,吴孟超联合其他6位院士向国家有关部委呈送报告,建议成立打破部门界限、学科界限的肝癌攻关协作组。年12月,国家肝癌中心在上海投入使用,该中心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吴老多年的心愿总算实现了。

获得无数荣誉的吴孟超说,自己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那就是“用30年时间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吴老说,中国是肝癌高发区,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人新发肝癌,中国患者就占了55%。“争取用30年时间,把肝癌基因找出来,最终把我国‘肝癌大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记者问吴孟超,97岁了还天天做手术,不觉得累和枯燥吗?吴老笑着说:“看到那么多肝癌患者的生命就抢救过来,心里多有成就感啊,怎么会觉得枯燥呢?”吴老还反复强调,治病救人,本就是医生的天职,没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

“如果我还算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是因为我选对了路线。加入中国共产*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这个诺言。”年上海甲肝大流行,他日夜奋战在一线;3年抗击“非典”,他日夜坐镇发热门诊;8年汶川地震后,87岁的吴孟超要求带医疗队赶赴一线,因年事已高没被批准,他就为前线进行网络会诊,还以吴孟超基金会的名义为灾区捐赠了价值万元的药品。“我今年虽然90多岁了,但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虽然我退休了,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回到手术台上投入战斗。”吴老语调铿锵地说。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编辑:罗伦占]

本文来源:大洋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日报记者追忆专访吴孟超毕生做一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