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皮肤和软组织,以血管内皮增生为特点,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有些病例在出生时就存在,其余多在婴儿期出现,1岁以内血管瘤处于增殖期,1岁左右逐渐进入消退期,5岁时消退率约为50%,7岁时可达70%。
警惕!这三种分型表现家长要认准
婴幼儿血管瘤可根据临床累及深浅或肿瘤组织形态分为三种类型:浅表性表现为鲜红色斑疹或丘疹,周围界限清晰,通常呈鹅卵石状或卵石状血管丘疹,又称为“草莓样血管瘤”;深在性表现为蓝色-紫罗兰色或肤色,可表现为皮下丘疹或结节;混合性包括浅表性和深在性血管瘤,通常被认为是表层血管瘤覆盖在深层血管瘤上。
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
深在性婴幼儿血管瘤(图片来源:网络)
混合性婴幼儿血管瘤
宝宝出现哪些症状,家长应该格外留意?
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最早期的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生后3至6个月内可迅速增大,明显隆起于皮肤表面,形成草莓样斑块或瘤体,持续生长9至12个月后逐渐进入消退期,生长速度减慢,消退过程缓慢,颜色变暗,中心发白,瘤体充盈度降低,逐渐萎缩、变小,最终逐渐消退。
若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瘤体消退完成后,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等,影响皮肤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