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新技术研讨班暨医院第一届耳科临床研讨会在厦举办。 杨伏山 摄
中新网厦门7月25日电(杨伏山张舒姗)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听障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开展儿童早期听力筛查,对儿童听力损失的治疗至关重要。医学专家称,越早筛查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第十五届全国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新技术研讨班暨医院第一届耳科临床研讨会于7月23至25日在厦门召开,医院多名耳科、儿科和康复科专家学者莅会,围绕儿童听力障碍,分别对儿童中耳炎、遗传性聋、先天性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以及儿童言语康复训练和评估等方面展开经验的研讨交流。
业内权威专家接受媒体采访。 杨伏山摄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携手主办。承办方之一、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蔡成福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听力障碍人群数量庞大:每千名新生儿中约1-3名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对家庭、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经济负担;对其诊治,“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他说,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与保障,是健康中国实施很重要的第一步。新生儿是生命刚开始的第一阶段,耳聋防治,从产前的筛查诊断,产后第一时间的筛查,到积极的诊断干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蔡成福介绍说,本次活动主题聚焦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康复问题,研讨会旨在促进全国新生儿的筛查工作和言语康复治疗的规范开展,为早期诊断、干预、治疗效果制定评判标准。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院儿童科主任许政敏教授、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陈伟教授等业内权威专家,受邀莅会分享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与康复策略,传授目前学科前沿最新进展。
许政敏教授给与会者带来了Chirp-ABR早期精确诊断技术等新型筛查技术,介绍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早期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陈伟教授带来的“人工耳蜗植入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系列创新研究”,引起与会专家对干细胞相关前沿技术热烈反响,并展开深入讨论。
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蔡成福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杨伏山摄
蔡成福教授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针对儿童中耳外耳道胆脂瘤的不用手术方式一一展开介绍,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儿童胆脂瘤的治疗和听力重建的要点。此外,还有来自北京、福州、上海、医院的专家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等临床疾病进行了探讨,并对动物实验、大数据中心建设、人工耳蜗新技术等科研新进展进行了展望。
陈伟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十聋九哑,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融入社会,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现在有办法了,大部分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就不哑了,就能听见声音、康复,正常上幼儿园,小学等等,“考上大学的也多得是”。
不过,他坦承,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人工耳蜗植入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如何帮助这类患者获得治疗的途径,这也是我们这群与会者一直以来的夙愿,将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他说,目前,前沿的探索有几个办法,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技术,很有希望突破这一难题,但从实验室经过转化和技术研究,到动物实验论证以及临床前研究、直到最终运用到耳聋患者身上进行治疗,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总是有希望,我们一直在努力。”
25日,厦门市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分会、言语-语言康复分会成立。 医院供图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洪拥军告诉记者,先天性听力损失是出生时可筛查发现的较常见的发育障碍,由于发病晚、诊断晚及后天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在整个学龄儿童中呈增加趋势。儿童听力筛查不足,缺乏适当的儿童听力损失治疗,不仅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儿童教育、认知和社会发展也具有潜在影响。
他认为,早期开展儿童听力筛查,可以使儿童最大程度感知言语及由此获得语言技能。筛查出新发单耳或双耳听力损失,随后治疗是将不良效应降低到最小的第一步。
本次研讨会还宣布成立了厦门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委会和言语-语言康复专委会,其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洪拥军担任听力康复分会的主任委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