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巍李华时)西藏,一方让人仰望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多米,空气中的含氧量是海平面的60%,70%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大风日余天。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年8月,医院响应武警部队医院的指示,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李可带着各级领导的重托,赴西藏执行为期2个月的帮扶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用军人的使命诠释了人民军医姓军为兵,服务人民的崇高情怀。
李可医院的高材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申请到西藏高原一线为官兵服务。在他心中,军人的使命高于一切。李可一踏入藏区,就出现了较明显的高原反应,头痛、流鼻血,扑面而来的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缺医少药”的艰苦医疗条件,目睹现实,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一定要做点什么,为官兵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经他仔细了解,医院承担着全西藏武警官兵及藏区居民的医疗保障工作,由于受体制改革的影响,人员流失严重,其援建代职的放射科仅有3名医生,部分科技含量高、急需的检查项目已陷入停顿。李可立即召集科室人员开会研商,对临床工作进行了彻底的梳理,在他的带领下重新开展了包括增强磁共振、脑功能成像、CTA等一大批临床急需的检查。同时,李可还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制作课件,组织科室人员每周进行业务学习,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并在科室落实了报告审核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为科室的医疗管理把好了关。
一名刚退役不久的老兵因头晕到医院就诊,李可在对其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发现了左侧额顶叶的小急性梗塞灶,根据他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怀疑左侧颈动脉有问题,随即对其进行了颈动脉CTA检查,发现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血栓形成,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时间,出院时,老兵激动地说:“我本准备乘飞机返回内地,如果没有得到李医生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另一名被外院诊断为脑出血的病人,转到医院保守治疗,经李可仔细阅片,发现其临床及影像特征均不符,随后对其进行了增强磁共振扫描,最终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在高原部队帮扶期间,李可还瞄准高原多发、突发、疑难病症潜心研究,接力攻关。由李可和该院医疗专家团队牵头开展的“高原地区用钉钩系统治疗青壮年腰椎峡部裂”等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对于提高应用医疗技术水平和改善官兵乃至藏区群众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好作用。
“做医者是一种信仰。”医者面对的是生命,生命无价,考验着医者的德与技、言与行。“心之所向,无问东西。”敬佑生命、心怀大爱的信仰像阳光一样,照亮医者的前路,也让他的坚守和奉献,为党旗、军旗增添了光彩。在离开西藏之际,医院的领导对李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真正发扬了“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为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医院机关人员为李可举行了送别会,医院主要领导亲自为李可披上了象征祝福的白色哈达。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执著和热情,让李可把病人的一切都举过头顶呢?前不久,笔者在医学影像科采访时,他正在为战士检查,我找到了答案,他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军医,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我知道,既然选择了军人这个崇高的职业,就应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竭尽全力为患者无私服务,官兵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