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血管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聊肿瘤患者的皮肤病,最需要规范治疗
TUhjnbcbe - 2025/1/10 1:10:00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16558.html

医聊第期

读懂身体,收获健康

随着科技进步,很多早发现、早治疗的肿瘤逐渐成为了可以控制的慢性病,规范治疗之后的生存率越来越高。

在种种对付肿瘤的手段中,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功劳卓绝,特别擅长“定点拔除”肿瘤细胞,呵护生命。

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和传统放化疗相比,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要小,患者获益更多。

但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也有不良反应,其中皮肤不良反应较为常见,有时候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会大于肿瘤带来的痛苦。

所以此类患者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

停止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会面临肿瘤的死亡考验;不停止的话,就要受到皮肤病发作又痒又疼甚至溃烂的"反复问候"。

一方面,我们需要规范的治疗肿瘤,尊重生命权;同时也需要去正视这些虽然不致命,却因为肿瘤治疗而带来的皮肤病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期科普嘉宾

杨骥

主任医师、博导,医院皮肤科主任,肿瘤靶向药相关皮肤病专病门诊负责人。

徐欣植

医院皮肤科医师,肿瘤靶向药相关皮肤病专病门诊主治医师。

肿瘤患者容易出现的两种皮肤问题

01

第一种是肿瘤疾病本身带来的:

(比如乳腺癌和血液系统肿瘤等

可出现斑丘疹/结节/溃疡等)

也有一些伴随肿瘤的皮肤病,

如皮肌炎、天疱疮和红皮病等。

与肿瘤疾病本身有关的皮肤病

可通过活检和病理/实验室检测诊断。

02

第二种是肿瘤治疗带来的:

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

一般于用药后第1~2周出现症状,

在3-5周达到高峰,

在停止用药后4周内逐渐消退。

不过,肿瘤治疗而引起的皮肤病

一般都是可以预见的,

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症状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代表性,

是可以进行规范化治疗的。

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常见肿瘤药物↑

常见肿瘤靶向药物带来的皮肤病

1、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是帮助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关键。

抑制EGFR的靶向药物,

可以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

这类药物包括: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等)

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但是因为EGFR广泛存在于

角质形成细胞、毛囊和皮脂腺中,

所以一旦被抑制了,

皮肤正常的新陈代谢也被抑制了,

会导致毛囊和皮脂腺的无菌性炎症。

最容易引起的临床表现是:

毛囊炎样皮疹(丘疹脓疱型)、

甲沟炎/甲周肉芽肿/脱发和皮肤干燥等。

1.毛囊炎样皮疹(丘疹脓疱型)

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

如头面部和胸背部,

表现为无菌性丘疹及脓疱。

初始的脓疱是无菌的,

但后期可部分继发感染。

患者常伴明显瘙痒。

轻症可局部外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皮疹泛发可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

也可局部物理治疗如光疗。

如有水疱、糜烂渗液结痂明显,

可局部抗生素溶液湿敷。

皮疹瘙痒严重可口服抗组胺药物。

2.甲沟炎

一般所有指甲都可累及,

表现为甲周的红肿/渗液/渗血,

可伴化脓性肉芽肿改变,

并可继发感染。

皮疹疼痛明显。

轻者可以局部外用碘伏/抗生素软膏,

重者可以配合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

3.皮肤干燥症及瘙痒症

严重时可有指端干燥和皲裂。

皮肤干燥需要使用足量的润肤剂,

减少清洗频率,少用碱性清洁剂;

瘙痒明显可:

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口服抗组胺药物。

2、针对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家族包括:

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职责:

保护血管的生长/给细胞提供营养。

而VEGFR和PDGFR两种抑制剂

可以抑制参与肿瘤生长

和血管生成的一些物质。

(如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索拉非尼/

凡德他尼/瑞戈非尼等)

这类药物可引起许多皮肤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是:

手足皮肤反应/多形红斑/皮肤溃疡等。

免疫治疗药物使用产生的皮肤病

PD-1和PD-L1抑制剂属于免疫治疗,

即通过调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来

抵御、杀死肿瘤细胞。

其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

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

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但是PD-1/PD-L1抑制剂

在增强T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同时,

也会增强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

产生相关的副作用,

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可累及多个器官及系统。

其中,皮肤不良反应较为常见,

约4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不良反应,

或原有的皮肤病加重。

新出现的皮肤病:

大多数的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

被定义为“非特异性皮疹”,

也就是说其表现各种各样且多为轻度。

(例如斑丘疹样皮疹/血管瘤/白癜风/

苔藓样皮疹/银屑病/大疱性皮肤病等)

少见的也会有重症药疹。

(如Steven-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

除了多样化的皮疹,

抑制剂还能诱发结缔组织病。

(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增强了自身免疫反应,

如果本来就患有免疫相关皮肤病,

则可能会加重症状。

(例如湿疹加重、

寻常型银屑病向脓疱型、红皮病型转化等)

肿瘤治疗带来的皮肤病治疗

肿瘤治疗引起的皮肤病和一般皮肤病

在表现上可能有相似之处,

但成因不同,

因此在治疗上也有所异同。

比如靶向药物引起的毛囊炎,

不仅需要外用抗生素,

也需要局部运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

而常规的毛囊炎一般仅需外用抗生素,

不会外用糖皮质激素。

比如手足皮肤反应,

有固定的好发部位,疼痛明显,

如不仔细询问是否有肿瘤靶向药用药史,

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比如免疫治疗引起的皮肌炎,

不仅有皮肤肌肉的损伤,

还可能有心/肺和造血系统的损伤,

因此需要系统全面的评估。

如有多系统多器官损伤,

这些不良反应也会致命,

因此需要及时停用免疫治疗,

并采取积极规范的治疗。

一般来说,

不建议轻易停用肿瘤治疗药物。

但当出现较重的皮肤不良反应时

需考虑暂停肿瘤治疗。

如: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大疱性皮肤病/皮肌炎

以及常规治疗无效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我们应多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聊肿瘤患者的皮肤病,最需要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