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儿出生后常见的良性肿瘤,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3倍~5倍,好发于头颈部皮肤与软组织中,严重影响容貌外观。其实当我们仔细了解这个疾病后便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人们都知道“昙花一现”的含义,婴幼儿血管瘤就具有昙花一现的特征——绝大多数具有自限性,即生长一定时间后会自然消退。该病一般自然病程演变可分为增殖期、消退前期和消退后期,◆在出生后1周~2周内出现,1个月~2个月时进入快速增殖期,3个月时瘤体扩大增至最大面积,此后略有增长;◆9个月~12个月停止生长并保持稳定,1岁~5岁进入消退期即逐渐萎缩变小;◆孩子5岁时,有50%以上的血管瘤可完全消退,8岁~9岁时,有90%的孩子血管瘤可完全消退,个别孩子可在12岁时消退;◆部分患儿可残余皮肤色素沉着改变。受婴幼儿血管瘤所处部位距皮肤深度的影响,表浅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都呈现出草莓样鲜红色颗粒状外表,所处位置较深的血管瘤,病变部位皮肤颜色可正常或呈现淡蓝色改变。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会影响美观。易损伤部位的血管瘤可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累及咽喉和气管的血管瘤,因阻塞气道,将导致打鼾、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部分颜面部的婴幼儿血管瘤可能导致容貌毁损,继而引发自卑、孤僻、偏执、自信心下降等心理问题。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
浅表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特征显著,突出于皮肤表面、紫红色、压之萎缩变平褪色,松手即恢复原有形状与本色,诊断容易。深在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则需要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超声检查是首选检查,可发现皮下软组织内不规则强回声团块。婴幼儿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需要在镇静辅助下进行,T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团块,多数浸润性生长与深部肌肉相互交错。全身多发婴幼儿血管瘤(4处)患儿,需要进行系统筛查,注意是否合并内脏血管瘤,如肝脏血管瘤等。婴幼儿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只要不明显影响外观、没有带来严重危害,不急于采取措施治疗。由于婴幼儿血管瘤生长方式的不确定性及不同生长阶段治疗目的的不同,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深度、范围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目前,最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口服普萘洛尔,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年法国医生发现口服普萘洛尔能抑制婴幼儿血管瘤生长,经大量研究证实切实有效,现已成为一线治疗药物。患儿需要每天服药,服药时间从数月到1年不等,即可见血管瘤萎缩消失。外敷药物治疗使用普萘洛尔软膏、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等,适用于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此类药物需要透皮渗透入血管瘤组织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适用于深度5毫米的病变部位。激光消融治疗适用于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见效快、无药物副作用等优点。但由于婴幼儿皮肤嫩薄,对于激光的穿透深度有较高的要求,浅了影响效果,深了可能遗留瘢痕。另外,激光治疗中会引起局部疼痛,部分患儿可能不能耐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局部注射或介入栓塞治疗应用激素、博莱霉素、平阳霉素、聚桂醇等。局部穿刺至血管瘤床组织内注射激素可以抑制血管瘤的生长并促进凋亡,见效快,一般需要多次穿刺注射治疗才能覆盖全部血管瘤组织,避免反弹。若有反弹往往需要重复注射或配合口服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对于口服普萘洛尔无效且瘤体血供丰富者,可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超选择至瘤体供血动脉内进行栓塞硬化治疗,具有创伤小、起效快、效果好的优点。栓塞治疗以最大程度控制瘤体为原则,不求完全彻底消灭病变,以免误伤正常肌肉或皮肤组织。博莱霉素及平阳霉素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借助动脉插管造影后超选择性均匀灌注于血管瘤体组织内,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瘤生长、促进消退。但平阳霉素存在导致患儿肺纤维化的风险,虽然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剂量较小,但应用时亦需慎重。(本文刊载于医药卫生报第七十五期)好文推荐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