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寒潮”、“下雪”刷屏。谈论的最多的莫过于:罕见的大寒潮来了。
每次气温骤降,不少人群都因为“寒潮病”医院。寒潮病,就是因为气温迅速降低,诱发或引发的各种疾病症状,包括呼吸道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比如,感冒、扁桃体发炎、肺炎、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每年一到冬天,甚至还没入冬,就会有人觉得怕冷,虽然穿的厚厚的,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自己家门窗也关的紧紧的,但也无济于事。如果你是这么怕冷,也可能是自身阳气不足的表现。
《*帝内经》中就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它很明白地告诉人们,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就没有生命。
阳气对人体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
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扶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1生命与阳气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是一团源自太阳的阳气。阳气不散,则生命不息。养生,即是养自己机体内蕴的这团阳气,使之不受阴邪而变弱,不因五志过而熄灭。古贤有“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其根本即在于扶阳。因此说,只要阳气养得充足了,生命之火就会持续不息,活到天年亦有可能。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就是要扶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寒热要平衡,凉的与温的混杂着吃,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但若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要多吃些温性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阳气。因此说,阳虚的人当重视扶阳扶阳,晨起喝姜糖水,平时少吃寒凉食物。
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心神内则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则心神足;外则显示于眼睛,眼睛明亮则心神足。小儿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其心神充足,背诵东西最不容易忘记。
生命是一团阳气,要想生命力旺盛,就要养好这团阳气。人生在世,籍此一团阳气而能有所作为。因此,阳不能妄耗,需保阳扶阳扶阳。睡眠是扶阳的最好方法,需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生命有阳气,若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
只要生命存在,机体就会有阳气,也就会有气化功能。我们每天饮食而能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赖阳气的气化功能,同时,代谢之后的浊*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赖气化功能。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2寒邪伤人,百病之长健康必需有合适的体温,人有体温,即是阳气所化;而寒邪袭人,最伤阳气。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把伤寒作为百病之源,其因概原于此。寒邪入体,与阳气交争,或正胜而邪去,病体康复;或正弱而邪进,由表及里,而有六经传变。仲景以六经钤百病,探索寒邪致病的规律,亦即阳气在六经不同层次的强弱盛衰。
生命是运动着的,我们的身体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每天都需要饮食,也会代谢出“垃圾”,需排出体外。若身体阳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减弱,则排浊功能会减退,结果就是垃圾蓄积在了体内。若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阳气恢复或脏腑功能正常了,则会把以前蓄积的垃圾统统排出体外。——肿瘤的发生与治疗也正是此理。
3阳气:升降出入人身阳气有升降出入,则生机活泼,生命不息。阳气在上以散为主,气由内而外散以能舒畅精神;阳气在下以合为主,气由外而内合则能固摄根本。心气在上要软,肾气在下要坚,软则气散,坚则气聚。凡阳气升发无力或气下而不上者,可用咸味以软心。反之,若阳气过升而不降或气上而不下者,需用苦味以坚肾。
有人担心,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不见阳光,会影响健康。一方面,生命是一团阳气,而太阳是阳气的源头;另一方面,太阳每天东升西降,同时影响着我们机体的阳气左升右降。因此,我们要经常晒晒太阳,既有利于升发阳气以顺应天地规律,又能平衡阴阳,升清降浊。久不晒太阳的人,特别容易抑郁,其原因即在此。
4神足不思眠俗语:神足不思眠。心主神,神为一团阳气。心气健旺则阳气充足,光明普照,精神不减,不眠亦不累。而心气不足之人则神气衰弱,晦暗不明,自然昏昏欲眠。我观察不少痰湿偏盛之人多易入睡,且能久睡。有人开车等红灯时竟然已经睡着,有人头落在枕头上三秒钟就发出鼾声,这都是阳神不足而阴霾弥散的反应。
5阳气能固摄阴津若周身一处阳虚失于固摄,则一处会汗出,是为虚汗。这是汗出的另外一种情况。阳气内扰而汗出,需敛阳;阳气不足而汗出,需扶阳。阳加于阴谓之汗,因此治汗的关键总在治阳。抓住阳气的虚实盛衰与六经部位,即可抓住汗症的本质。推之,汗症需治阳,疼痛、痒麻、功能障碍等不适亦当如此。
阳气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阳虚是现代人普遍的问题,百病之源。众多男性耗损过度、饮食不节、压力山大、四体不勤,所以脾湿不化、肠胃积弱、虚胖难抑、畏寒惧热。许多女性爱美虚荣、衣不蔽腹、盲目减肥、多食寒凉,是故气血不调、寒邪经痛、子宫肌瘤发病率暴增。”
最需要补阳的四种人
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下面这几种情况的人,基本上是需要补阳的:
1慢性疾病患者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等这些慢性疾病,根源大多与体虚寒冷,阳气不足有关,以至于病邪无法祛除。
2体虚多病脸色苍白、肌肉松弛、软绵绵的、口唇颜色淡、脱发严重、喜欢咳嗽流鼻涕的人,大多缺乏阳气。
3怕冷这是老生常谈的了,怕冷是阳气不足的最明显的表现之一,秋冬四肢冰凉,衣服穿得比别人多,还总是觉得不暖和,都是阳虚导致的。
4容易拉肚子吃冷的凉的就拉肚子,或在外面吃饭后拉肚子,都是阳气不足,无法承受一些食物的刺激,被迫拉肚子。
阳气足的人是怎样的?首先就是心神好、头脑清晰。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
心神内则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则心神足;外则显示于眼睛,眼睛明亮则心神足。小儿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其心神充足,背诵东西最不容易忘记。
补阳之法
1灼艾,还可以化瘀去瘤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阳排浊。如何通阳呢?或用温热性的中药,或用艾灸,最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再者,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
当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则为血络,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红,在内则为肿块、增生、诸痛等。预防血瘀不仅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汤药,更需重视养阳。使阳气充足并宣通,则气能化,血能散,经络通畅,自然不至于留瘀。通阳之法,或用温药,或用针灸,特别是用灸法,最能扶阳逐寒,行气通络,活血祛瘀。
2睡觉:补阳第二法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需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睡子午觉,即保证每天子时(晚23时至凌晨1时)和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的睡眠时间。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帝内经》如此诠释了睡子午觉对调养阴阳的重要性。子时在一天中阴气最盛,这时睡眠质量最好,最能养阴。而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睡午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一天饱满精力。
睡子午觉要遵循“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原则。睡前应减少刷手机、玩电脑等兴奋活动,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中午也要小憩15-25分钟。
3泡脚:补阳妙法寒邪是消灭阳气的急先锋,它侵犯人体,从表到里,由浅至深,故养阳势必就要驱寒,这里有个特别简单的办法,谁都能办到。泡脚是御外寒的上佳方法。
脚离心脏远,缺乏血液滋润,更易被寒邪附着。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寒气排出体外。同时,泡脚还能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状态。
在洗脚水中加入一些艾草或是生姜(先煮沸再泡更佳),连泡一两周,排寒祛湿的功效更好。但是泡脚时需要注意,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40-45℃左右为宜;每次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持续15-20分钟即可。另外,脚部有伤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静脉炎或静脉曲张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脚。
给大家介绍一个驱寒补阳的足浴方:艾叶、老姜、*参、当归、川芎、桑枝、桂枝、益母草、臧红花、鸡血藤、伸筋草、夜交藤。
气血是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方子中,*参既能够补气又能够补津液,能够补五脏气机的虚损,补气能够生血;
当归能够补血,能够活血,*参和当归组成一对,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
川芎是血中之气药,它既能够补血又能够行气,用于治疗心脑血不足和气机阻塞,它能够养血,还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一味川芎就能够治疗头痛,一味川芎就能够治疗心脏,著名的速效救心丸就是以川芎为君药的。
藏红花既能够活血又不伤血,入血又能够行气,对于调畅全身的气血经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益母草内服调经活血,外用能够消水肿,能够清热解*,也是内服和外用均有效用。
这个方子补气血的同时还考虑通经络,祛风湿病邪。
鸡血藤既能够补血,又能够活血,内服能够治疗闭经,月经不调;外用能够通经络,能够除风湿痹痛,鸡血藤是属于一个外用除风湿,内用调血的药。
桑枝取其象,能够通经络,强壮关节;伸筋草能够养筋,舒利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受限;夜交藤既能够有安眠的作用,同时又能够通经络,祛风湿痹痛。
这个方子中,老姜、桂枝、艾叶是一个温阳的阵营,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泡脚方中配入这个系列的温阳药,配合祛风湿病邪的药物驱除病邪,提升身体阳气。
老姜能够温通经脉,桂枝能够温经除痹,这两个温药能够治疗关节经络受寒,祛除寒邪,使经脉流通,止痛,消关节肿胀。
艾叶能够温经止血,能够温经止痛,还能够这个外用止痒,是一个非常好的除足部寒湿,温通足部经脉,改善血液供应不足的补阳药。
在数九寒冬用这个方子泡脚,可以温经暖宫,驱湿驱寒、理气养血、安神助眠、舒经利关节,全家人都能泡。
4晒太阳:冬季老天爷给你做艾灸冬天的太阳,阳气精纯而温润,特别适合人体吸收,冬天除了艾灸,还可以晒太阳,等于老天爷给你艾灸,免费的*金。
01.头顶:补百脉之阳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晒太阳时间最好11—13点之间。这时的日光阳气最充足。上班族在午饭后,不妨走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02.晒后背:养五脏之阳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它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03.晒腿脚:祛寒气之根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常按揉和艾灸可强壮身体、调理脾胃。
04.晒手心:清心促睡眠
手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九制*精黑芝麻丸
古法九制,补肝肾,强筋骨
限时优惠,买三赠一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
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