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血管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颈部病变ldquoT1型鼻咽癌
TUhjnbcbe - 2021/6/8 18:20:00
T1型鼻咽癌

图1A、B女,59岁,咽部不适2个月。

图12C、D男,30岁,右颈肿物半年,左耳听力下降2个月。

图1E、F女,45岁,左耳听力下降1个月。

图1

图1A、B横断面增强CT及冠状面重建像示鼻咽双侧壁、顶后壁增厚,呈腔内生长,未突破颅咽底筋膜,病变呈中度强化。

图1C、D横断面增强CT及矢状面重建像示鼻咽腔内软组织肿物,边缘不规则,内部密度均匀,中度强化。

图1E、F、E横断面T1WI;F.增强扫描示左侧咽隐窝变浅,局部黏膜增厚强化

均为低分化鱗癌。

T1型鼻咽癌(T1nasopharyngealcarcinoma)是发生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多数鼻咽癌起自咽隐窝。鼻咽癌有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中国南部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发病率最高。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岛国和北部非洲人及爱斯基摩人的发病率居中。鼻咽癌最常发生于中年人,但也可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较多见,男、女性别的比例为2.5:1。

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鱗癌。

早期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常较隐晦,可有回缩性血涕、鼻出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扫描、MR检查。MR为首选检查方法。

1.T1型鼻咽癌局限于鼻咽壁,无口咽、鼻腔、咽旁间隙受侵,相当于国内分型的腔内型。

2.表现为鼻咽黏膜增厚或鼻咽腔内肿物,增强CT扫描病变呈轻、中度强化。

3.MRI表现为T1WI低、中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本病需与咽囊囊肿、鼻咽腺样体增殖、鼻咽纤维血管瘤、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1.咽囊囊肿①鼻咽中线的壁薄而光滑的黏液密度囊肿;②CT表现为边缘规则的囊性病变;③感染后囊肿壁厚,增强后有强化,囊肿内密度增高,与周围肌肉密度相近;④由于囊肿内蛋白含量不一,MRI的T1WI表现为低至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多无强化。

2.鼻咽腺样体增殖①CT表现为鼻咽顶壁和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表面软组织充入鼻咽腔,咽隐窝受压变窄,病变密度均匀,病变不累及其下方的肌肉,亦无骨质破坏;②增强CT扫描常在腺样体的深面有一较薄的强化条状影。

3.鼻咽纤维血管瘤①肿物血供丰富,增强CT扫描病变密度明显增高,其CT值可超过HU;②MRI的T1WI呈中等信号,信号可不均匀,T2WI呈明显高信号,内部可掺杂低信号的血管基质信号,可呈盐-胡椒样改变;③可有周围骨质侵蚀性改变。

4.鼻咽部恶性淋巴瘤①淋巴瘤侵犯范围广泛,常侵犯鼻腔及口咽,病变多为软组织弥漫性增厚,颅骨破坏少见;②颈部淋巴结受侵区域同鼻咽癌相仿,但受侵淋巴结多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③鼻咽部病变CT增强后多无明显强化。

早期鼻咽癌影像检查比较困难,需仔细观察,以免遗漏病变。影像学检查主要是评价肿瘤的范围,观察有无颈部淋巴结及其他脏器的转移。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颈部病变ldquoT1型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