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血管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化脓性肉芽肿超声高级职称和超声中
TUhjnbcbe - 2021/6/27 4:39:00

一.概述1.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叫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喷发形血管瘤,肉芽组织型血管瘤,小叶性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这几个都是它。表现为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的息肉状损害,轻度外伤即可引起出血,且出血后止血不易,出血量也比较大,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不恶变,不遗传。2.多在皮肤穿通性外伤后,新生的血管形成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可迅速增大,容易破溃出血和溃烂,长到一定大小静止。也有人认为本病与感染无关。3.皮肤良性红色结节状增生。4.多发生于皮肤穿透性外伤后。5.以迅速增大的红色结节伴出血为特点。6.化脓性肉芽肿的病名是错误的:这种由肉芽组织构成的损害,既无病原菌亦非真性肉芽肿。它常在近期受损部位进展迅速,故可能代表了血管或纤维组织对损害的应答。7.所累及的表皮较薄,且皮损易破碎,出血,受压也不会发白。8.化脓性肉芽肿基底可有蒂或为表皮圈环绕。9.偶尔化脓性肉芽肿的表现与黑素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相像,必须进行鉴别诊断。10.在怀孕期,化脓性肉芽肿会加重和变大,例如孕期牙龈肿瘤(毛细血管扩张性龈瘤)。二.定义1.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皮肤的后天性、良性红色结节状增生。该病多发生于皮肤穿透性外伤后,在伤口愈合时,新生成的血管形成息肉样皮损,可迅速长大,但到一定大小即静止生长,常发伴溃疡和出血。2.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组织对创伤及感染的一种反应性病变。伴有基质水肿的由毛细血管增生构成的猩红色,褐色或蓝黑色血管性结节。三.病因目前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由于外伤或反复的刺激、感染、激素水平有关。尽管感染有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化脓性肉芽肿不属于感染性疾病。1.创伤:皮肤轻伤可引

起刺激性肉芽组织增生,可能与本病有关,如针刺伤等。2.感染:化脓性肉芽肿的病灶中常可发现金*色葡萄球菌,可能与本病有关。3.激素:孕妇的发病率高,而怀孕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较非孕期有很大变化,推测激素可能与本病有关。4.药物:目前,研究发现维甲酸A、抗病*药、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能与本病相关。四.发病机制化脓性肉芽肿属于反应性新生血管形成,与外伤刺激有关,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也可能和局部血流异常有关系。五.诱发因素1.长期口服避孕药。2.长期口服某些药物,如维甲酸A。3.长期口服蛋白酶抑制剂,如茚地那韦。4.接受化疗。六.病理血管病变和细胞浸润性病变。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可见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类似组织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周围广泛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七.临床特点1.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身体容易受外伤的部位头面部、躯干上部、手足部、口唇、牙龈、下须等部位。也可见于婴儿脐部,妊娠性期化脓性肉芽肿常发生于孕妇口腔,特别是齿龈。一般单发,偶多发或播散,大多数不会自行消退。2.多见于头面部和手部,20-50岁居多,女性多于男性。3.典型表现为孤立的、高出皮肤或黏膜表面的、平滑有光泽的无痛性暗红色结节或息肉状病变。4.易出血,部分类似小动脉出血,出血不易止,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5.典型症状为迅速增大的鲜红色或棕红色无痛性丘疹或息肉,质软,轻度外伤即易出血,结节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增大。6.鲜红色或棕红色丘疹或结节,缓慢或迅速增大,形成直径5-10毫米左右的无痛性结节,质软,轻度外伤即易出血。结节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即保持静止,可长达4年之久,难以自行消失。7.部分患者的化脓性肉芽肿被切除或受到刺激后,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发生多发性呈卫星样分布的皮损,常见于肩甲、背、胸和躯干部。8.部分患者的化脓性肉芽肿可伴坏死、溃疡和结痂。八.临床表现1.基本损害为圆形或略扁平的绿豆至樱桃大小乳头状肉芽肿,数周或数月迅速增长,然后停止。皮损一般不超过1cm,表面光滑呈淡红或暗红色,柔软而有弹性,触之易出血,无自觉症状,偶有溃破、糜烂,渗出少量发臭的脓液,干涸后结成褐色的脓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损害往往单个,也可数个同时存在。好发于身体容易受外伤的部位如手指、手臂和头面部小伤口上,亦常见于婴儿脐部,偶尔可见于口腔黏膜。经过缓慢,肉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即不再发展,一般难以自行消失。2.妊娠性肉芽肿可能是本病的异型,常发生于孕妇口腔,尤其是牙龈。原发性化脓性肉芽肿皮损被破坏后,其周围偶尔会形成多发性卫星灶。3.临床上,化脓性肉芽肿的通常表现为从红/粉红色到紫色的皮肤或粘膜赘生物,表面可以平滑的或分成小叶状。尺寸范围从几毫米到厘米。好发于女性,特别是怀孕期女性好发。九.超声表现1.肿瘤多位于皮肤皮下层或皮肤层,常向皮肤或黏膜表面隆起,不会向深方突破真皮层,更不会累及深方的结缔组织,直径大多小于10mm。2.多数为单发的低回声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一般呈弱回声,内部回声均匀,且多无钙化或液化。3.肿块周边无声晕,后方可有回声增强。4.肿瘤伴出血或破溃时,肿瘤表面表皮常增厚,可伴不连续。5.肿瘤内大多可探及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甚至充满整个肿块,部分病例可见粗大的供血血管进入肿块。十.鉴别诊断1.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多呈青紫色,肿瘤质软,多边界不清,肿瘤以不均匀稍强回声多见,以弱回声为主者常呈管网状,内血流信号多丰富,但以探头加压放松后更明显。2.血管球瘤:女性多见,病灶多位于甲床,生长缓慢,呈粉红色或蓝紫色,探头轻压即有剧痛,而化脓性肉芽肿一般疼痛不明显。3.表皮样囊肿感染:当化脓性肉芽肿内部无血流信号时,易被误诊为表皮样囊肿,但表皮样囊肿质软、有囊性感,内部回声更弱为均质低回声,部分内部可见细密光点或裂隙样回声,后方回声常增强。4.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肿瘤多位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下层,生长缓慢,直径多大于20mm,病灶特征性外观,触诊质硬有弹性。超声表现为肿瘤位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紧贴皮肤,形态规则(少数不规则),纵横比1,沿水平方向生长,内部以极低回声为主,部分呈混合回声,部分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分布紊乱,流速及阻力指数较低。不伴局部淋巴结肿大。5.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女性多见,肿瘤质硬,生长缓慢,可伴液化或钙化,超声表现:多为单发结节,位于皮肤层的结节体积多较小,且伴有皮肤层的增厚,位于皮肤及浅层的结节体积多较大。病灶无包膜,但在超声上结节多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多为均匀低回声。CDFI,结节内多无血流信号。6.钙化上皮瘤:钙化上皮瘤内部无钙化时与化脓性肉芽肿超声表现相似,但钙化上皮瘤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肿瘤质硬,生长缓慢,内回声多不均匀,肿瘤内部多无明显血流信号或仅少许血流信号。7.Kaposi肉瘤:一般主要见于非洲和西方国家,我国比较少见,但*地区相对较多,-般被分为经典惰性型,非洲地方性型,AIDS相关性型,医源性(移植相关型)这四种类型。必要时应活检病理确诊。超声表现:真皮层椭圆形或分叶状均匀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部分可延伸至皮下软组织层,并可继续向深方浸润;此外,部分卡波西肉瘤(主要为皮损型)还可表现为不规则针状边缘的片状低回声。CDFI:无血流信号或结节的基底部少量的血流信号。

十一.诊断经验之谈1.临床特征:皮肤肿物,质软,触之表层易烂并出血,呈球形。2.超声特征:皮肤皮下层低回声结节,可探及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

女性,27岁,下眼睑下方皮下摸到针刺感,外观无异常,过一两天因为家事大哭了一场,后面第二天就发现肿块

老年女性,74岁,患者右侧大腿外侧见突出皮肤肿物,质软,触之表层易烂并出血,呈球形

销售部负责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脓性肉芽肿超声高级职称和超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