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病因
1.自发性因素
耳鸣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5%-20%,其中有许多人偶尔发生哨声样耳鸣,并不能找到其他病因。
2.噪声
过强噪声或长期超标噪声都可能导致耳鸣或/和耳聋,它与个体易感性的差异有明确关系。机体暴露于强噪声下可以产生自由基,通过激活转录因子来翻译成细胞凋亡基因和存活基因,后者则使暂时性阈移恢复正常,前者起作用时就形成永久性阈移即耳聋。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耳蜗毛细胞静纤维毛散乱甚至毛细胞本身的变化,另外生理机制上还表现为听神经自发活动紊乱形成耳鸣。
3.耳*性药物
耳*性药物引起的耳鸣分为两种,即不伴听力损失和伴有听力损失。前者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过程来干扰神经的正常活动;后者主要作用于毛细胞的胞膜,影响其离子通道的传输作用,从而使毛细胞失去了功能。
年美国听觉神经药理学家Brown博士归纳了50余种引起耳鸣但不伴听力损失的药物:抗癌药(甲氨蝶呤)、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利多卡因)、抗生素及抗虫药(磺胺类抗菌药、氨苯砜、四环素、强力霉素、噻苯咪唑、灭滴灵等)、利尿剂(环戊丙甲胺)、抗精神分裂症药(氟胍啶醇、募灵顿)、抗躁狂药(碳酸锂)、抗抑郁药(盐酸丙咪嗪、多虑平、阿米替林、优降宁、反苯环丙胺等)、H1-受体阻滞剂(盐酸苯海拉明、比甲胺、溴苯吡胺、异丙嗪)、影响β-肾上腺素能受体药(心得安、心得宁等)、麻醉静痛药(利多卡因、丁胍卡因、吗啡等)、中枢系统兴奋剂(氨苯碱、咖啡因)、血管扩张剂(异搏停、亚硝酸异戊醇)、皮质类固醇药(氢化泼尼松、对氟米松)、影响血清胆固醇的药物(左旋甲状腺素、消胆胺树脂)、非甾体类镇痛药(芬必得)、有机溶剂(甲醇、乙醇、苯)、解*药(青霉胺)、降糖药(降糖灵)等。
可致耳鸣并伴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抗癌药(氮芥、顺铂等)、氨基糖甙类抗菌药(卡那莓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紫苏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链霉素等)、环肽类抗菌药(结核霉素、紫霉素)、糖肽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复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4-羟基喹啉(氯喹、氯酚喹啉)、8-羟基喹啉(伯氨喹)、金鸡纳生物碱类(奎宁、奎尼西)、利尿剂(利尿酸、呋塞米、二氮嗪)、非麻醉性解热镇痛药(水杨酸钠、水杨酸甲酯等)、丙酸衍生物(布洛芬、芬必得等)、吲哚衍生物(消炎痛、甲苯酰吡酸等),其他还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氟灭酸、甲灭酸)、麻醉性镇痛药(丙氧吩)、固醇类药和抗甲状腺药物等。其中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的主要是各类抗生素。
4.身体疾病
(1)外耳和中耳疾病:当外耳道出现耵聍栓塞、胆脂瘤或异物触及了鼓膜时,常常可引起耳鸣。另外耳疖、外耳道霉菌病、外耳道皮炎、湿疹等可能引起耳鸣。中耳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渗出性病变、血管畸形、鼓膜穿孔、耳硬化等病变均可能引起耳鸣。
(2)各种原因所致内耳发生病变的疾病均有可能引起耳鸣:梅尼埃病、迷路炎、突发性聋、Hunt综合征、耳*性*物、Cogan综合征、外淋巴瘘、颞骨横行骨折、耳蜗性耳硬化、听神经瘤、老年性退行性变、变态反应等。
(3)中枢病变也可引起耳鸣:脑干出血、听神经瘤、蛛网膜炎症或肿瘤、听神经退行性变、癫痫等。
(4)一些传染病:流感、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等。全身系统性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白血病等。另外,甲状腺功能低下、肾功能不全、溃疡病、习惯性便秘、痛风、风湿病、牙源性疾病、颞颌关节综合征、颈椎病、老年性退行性变。
5.其他
精神紧张或精神受创伤后均可引起耳鸣,也有头部受外伤致鸣,过度疲劳或酗酒后也可发生耳鸣。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