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时刻,坚持,是唯一的选择:纪录片《人间世》第一季第七、第八集,记录了五位不同病患的手术经历。为了共同的目标——健康,患者本人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家属需要承受持续的悲伤,医生则需要承担未知的挑战。片中说,“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消除患者的病痛,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每一台手术都寄托着患者获得痊愈的渴望。尽管所有手术都有风险,结果很难预测,但有些手术一旦成功,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人人都希望获救,手术成功关系生命安危。但希望的背后是否还有更多元素支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名孕妇,医院高危病房中最危重的产妇。她和孩子正面临着生死考验。入院前一周羊水破裂,入院后羊水指数急剧下降。她必须马上接受剖宫产手术,否则孩子和她都危在旦夕。签字之后,她紧紧攥着手术同意书不忍放开。这意味着不足八个月的孩子将过早来到这个世界。但胎盘严重粘连,可能引起孕妇术中大出血而导致死亡。医生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但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谁也没法预料手术的结果。孩子取出后,孕妇体内涌出大量血液。好在关键时刻,止血药物起效,孕妇情况好转。手术室外,丈夫和家人焦急等待。除了期盼,他们似也无能为力。这世界,绝大多数人莫过如此,手足无措,心中毫无寄托。刚出生的小男孩不足三斤,但还算健康。新生儿病房,所有医生都围绕在他身边,小小的身躯,插满了各种仪器和导管。过早离开母体保护,小孩子遭受极大的生存压力。接下来的一个月,呼吸、营养、感染、视力发育等关口在等待着他。小小的营养箱,是他与死神搏斗的战场。父亲笑着说,现在的煎熬过来了,更大的煎熬还在后头。人生之所以不得解脱,不是在于一次两次的苦难侵袭,而是苦苦相续。反过来说,人的解脱,不是片刻的自由,而是彻底的放下。每个人在某一些瞬间可以在感动中获得启发,在惭愧中获得反思,再或者,在一念中获得轻安,但我们需要做的,是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在持续的坚持中获得具足的智慧,以此走向恒久的光明。一位92岁的老人,连续两周进食后呕吐,医院之后,被查出急性胆管炎。疏通胆管,引流胆汁,是唯一的方案。但92岁的老人是否能经受得住考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医生决定用微创,利用导线通过老人咽喉、食道、胃、胆囊,撑开阻塞的胆管。此时,医生不能有出错的机会,否则老人的生命将无法挽回。尽管经历种种痛苦,但老人最终经受了手术考验,康复回家。老人的健康,是安享晚年的重要指标。少欲则少求,少恨则少恼。曾经听一位年过一百的老人说,饭吃七分饱,人前莫是非,是让他长寿的秘诀。我理解,七分饱,是少欲的表达,不谈是非之事,是少恨的体现。一位孩子先天缺陷,达到90分贝的重度听力障碍,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她生活在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世界。而年幼的她不知道的是,父亲在她出生后一个月就突发心脏病离世。爷爷几天之间头发全部花白。唯一办法是植入人工耳蜗,两只耳蜗需要20万的费用。家中失去了父亲这位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只能凑钱为她装一只人造耳蜗。对于医生,或许这只是无数次手术中的一次,但对于这个小生命而言,将是她人生的拐点。无法想象,一个从小不能听到外界声音的孩子,该如何更完整地认识这个世界。可转念一想,能够“耳听八方”的我们,又是如何接受和感知我们听到的一切呢?通常,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忠言,喜欢听永恒的誓言,不喜欢听当下的决绝。我们用自己的喜怒哀乐,赋予耳朵不一样的听觉色彩,我们一惯将听到的信以为真,殊不知信息的传递经由百变的人心,已经物是人非。看着片中那位纯真的孩童电极成功植入,世界为她打开了全新的大门。不由感到欣喜。对于整个家庭,算是一个新生。但更多的是我的祝福,祝愿她听到这个世界善的回响。医院心导管室,一名19岁的女孩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炎症性疾病,会导致人体多处血管狭窄、闭塞和产生血管瘤。人体心脏内共有三根血管,女孩的大动脉炎引发冠心病,心脏左侧两根冠状血管完全闭塞,仅有的一根右侧可以供血的冠状血管也阻塞90%以上,命悬一线。她的爸妈日夜守护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门口,片刻不敢离开,一张小躺椅,两个人轮流休息。每天允许探望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父母透过门往里张望。哪怕只隔着一道门,却是无尽的忧心。她将接受心导管介入治疗,医生进行了六个小时的反复尝试,还是没法打开阻塞的血管。面对手术的失败,太多人无法承受。这样的落差是必然的,只因求生的本能驱使着我们渴求医学能够一步到位,百病皆除。但医学也是有局限的,并不能给每位患者一个肯定且满意的答案。面对诸多的不确定,首先应该调整的,还是我们求好恶坏的偏执。第二次手术依然漫长,期间医生操作导管异常疲倦,导致两度手指头抽筋。艰难的手术最终获得成功。医生和家属都非常开心。与之有同样病情的55岁男子,患有心肌梗塞,七个月前,他接受了一场心脏介入手术,但通道未打通,手术以失败告终。他将再接受一次心脏导管手术。再次手术的他,心中也紧张。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他也获得了重生。两集纪录片中的五位患者,年龄从最小1岁到最大92岁,都获得了成功。医学的进步的确能让很多人幸免于难,甚至死里逃生。但我们面对疾病,无论转危为安,还是无济于事,其实应该懂得保持一个尽可能理性的心态。病苦不是人类才有,更不是只局限于某一个人。从病到老,再到死的过程,是每个人共同奔赴的人生终点站的事实。而佛教给予我们的,正是在这趟“中途不停、首发不返”的旅途中找到改变可能的方法。所以,能够在病苦中持续反思,在病愈时懂得感恩,在病重时不后悔抱怨,才是我们应该提交的必修课答卷之一。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医生誓言中说: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这是医生的使命与责任,也值得每一个人认真解读。而解读到的讯息,理应如片中所说:“治愈是医患双方都希望看到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不仅仅只是病灶的切除、伤口愈合。这会让他们感受到新生的心愿,而新生的背后,是每一位不放弃的人,热爱生活的勇气。”在此,希望每个经受病痛折磨的人,给自己信心的同时,也给医生以空间,给自己安慰的同时,也给世界以善待。愿病者得安乐。妙元合十?文
师父曰原创图
源于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