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
自母体娩出至出生后4周(28天)
以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的高峰期,因此,需要精心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给予刺激使其啼哭,以增加新生儿肺活量及氧气吸入。如果新生儿出生后缺氧,可以根据情况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必要时请儿科医生会诊。
未满月的婴儿这些没注意就麻烦了
(一)居住环境
新生儿卧室应注意保持清洁安静,布置雅致,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温湿度适宜,室内温度尽量控制在21耀24℃,湿度在60%耀65%。每日进行空气消*,保持室内清洁、安静、雅致。
(二)温度护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平时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总以为新生儿的衣服穿的愈多愈不会感冒,殊不知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及皮肤汗腺尚未成熟,如果再加上外在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的体温就会居高不下,这就是为什么新生儿会突然高热、皮肤泛红的原因。
如果新生儿只是体温升高,其他的饮食、精神状况均良好,父母可用温水为小儿擦拭身体,当温度不再升高即无须担心。温度过高不是好事,然而太低也不行,正常新生儿的肛温为36.5耀38℃,如果肛温降到36℃以下就有危险性,此时除了给予新生儿毛毯或热水袋外,应尽快就医。
未满月的婴儿这些没注意就麻烦了
(三)皮肤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经过断脐、包扎脐带,由护理人员给予清洁,清洁的目的是将新生儿全身覆盖的血迹、胎脂清洁干净,特别是腋下、腹股沟等身体褶皱处,以预防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娇嫩易损伤,衣着应宽松、质地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接触动作要轻柔。可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以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
新生儿首次洗澡为出生24小时后,因此时脐带血液停止循环,备好换洗衣物,洗前30分钟禁止喂奶,洗澡间温度(24耀26℃),洗澡水温度38耀40℃,每日1次。目的是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未满月的婴儿这些没注意就麻烦了
一半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48耀72小时,皮肤会出现*色,到了2个星期左右会渐渐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生理性*疸”,生理性*疸是无害的,但如果*疸的持续时间过久或胆红素特别高,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在出生24耀36小时后会开始出现脱皮的现象,并持续2耀3周。由于新生儿的表皮角质层于出生时并未完全退去,再加上油质分泌不足,所以新生儿的皮肤较易产生干燥及皲裂现象,父母最好定时为小儿擦拭婴儿油以滋润皮肤。
未满月的婴儿这些没注意就麻烦了
皮疹
另外,新生儿的脸上常会发现一些白色的“粟粒疹”,或鼻头上散布一些类似痘痘的“新生儿痤疮”,或头部、眉毛、双颊、耳朵等处,常有一些不易去除的*色碎屑,这些现象多数会在数个月后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冬天时常见许多新生儿脸上红彤彤的,皮肤较粗、干燥,形成所谓的湿疹,这时就需要给予充足的婴儿油或凡士林等婴儿保养品来改善皮肤状况;另一种常见的皮疹是痱子,由于新生儿的汗腺尚未成熟,因此,很容易造成汗孔阻塞而导致发炎,父母不可等闲视之。
新生儿尿布疹是令父母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因为尿布疹与屁股常和大小便接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新生儿腹泻时就容易引起尿布疹。勤换尿布可以预防尿布疹,而对于较严重情况或有细菌感染时,则应及时就医诊治。
“胎记”是另一种在皮肤上呈现的状态,它是因为某些正常细胞过度滋生形成的结果。有部分的胎记、草莓状血管瘤会随着新生儿的成长而消失,但有些却会伴随其一辈子。
(四)脐带护理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联系的纽带,里面有两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是胎内输送营养和氧气的渠道。新生儿出生后,经夹紧,结扎,切断处理后,残端往往在出生后1耀3天内干枯脱落,此后脐内血管收缩,脐部皮肤向内牵拉而凹陷,形成脐窝,即平时所说的“肚脐眼”。平常需保持脐带的干燥,因为如果脐带经常湿湿的,很容易使脐带产生肉芽组织,严重时会发臭,因此,脐带护理是父母不可忽视的工作。
未满月的婴儿这些没注意就麻烦了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脐带脱落之前。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脱落以前,需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乙醇(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乙醇棉签消*脐窝,然后盖上消*纱布。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新生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体温低于35℃),提示有脐炎,医院诊治。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新生儿常见问题,尤其以早产儿最常见。此为在肚脐部位出现鼓起膨出的现象。有些新生儿,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小如*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新生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通常在2耀3岁前即会消失。
发生脐疝的原因: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或腹肌的腱膜有缺陷,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等组织的一部分。
(五)头部护理
新生儿的头形是否美观、脑部发育是否正常,通常是许多父母关心的事情。在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头部经过产道的挤压,会产生水肿(即是所谓的产瘤);有些新生儿在用真空吸引器助产之下,颅骨骨膜下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这些都属正常现象,通常在出生数天后即会自然消失,不必做任何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颅骨尚未结合,所以形成前囟及后囟,前囟大约在6个月就不易察觉出来;而后囟仅有0.5耀1厘米,因此,小儿2个月大时就会完全关闭。在新生儿健康检查中,前囟是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因为许多疾病可从此得知,如新生儿脱水时前囟会凹陷;而脑压增高时前囟会膨起,另外,如果前、后囟关闭的时间过晚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未满月的婴儿这些没注意就麻烦了
观察新生儿头围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功课。新生儿的脑部发育是否正常,
可从头围的大小看出端倪。一般而言,出生时头围为35耀36厘米,到1岁时为46耀47厘米,我们可由头围的大小发现小儿是否有大头症、脑积水、小头症等疾病。平时父母为新生儿量头围的方式为:将卷尺自前额眉间上绕过枕骨突起再绕回前额眉间。
另外,父母亦可从头形看出婴幼儿是否有颅骨骨缝过早闭合的现象,因为如果颅骨骨缝闭合太早,除了容易造成畸形的头形之外,有时更是一些先天性疾病的警讯,父母需要详加注意。
总之,“看”、“量”、“摸”是观察新生儿头部是否正常的三大步骤,父母一要看新生儿的头形是否正常,前囟是否凹陷;二要量头围是否太大或太小;三要摸新生儿的头部,查看有无产瘤或血肿。对稍大的婴幼儿则要摸摸前囟是否太大或太小,是否有关闭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