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年龄77岁;主诉:左眼白内障术后3个月,视力无提高;既往史:有高血压史;眼科基础检查:BCVA:OD0.8,OS0.5;NCT:OD14mmHg,OS17mmHg
眼底彩照示:左眼眼底散在沿血管分布的斑片状出血,*斑中心凹颞侧旁见斑片状色素增殖,边界清楚
B-scan示:左眼*斑中心凹偏颞侧神经上皮塌陷,其内可见斑片状高反射物质,后方可见反射遮蔽,局部外层视网膜结构缺失OCTA浅层视网膜(内界膜-内丛状层)示:左眼*斑中心凹血管拱环扩大、形态不规则,颞侧局部视网膜浅层血管信号增强、增粗,呈直角形态向下延续
OCTA深层视网膜(内丛状层-外丛状层)示左眼*斑中心凹颞侧局部深层视网膜血管增粗、信号增强,与视网膜浅层血管相延续
OCTA无脉管区(外丛状层-色素上皮层)示左眼*斑中心颞侧可见延续于视网膜深层的血管血流信号,形态粗大
初步诊断:左眼特发性*斑毛细血管扩张症(IPT)(2A型)
知识要点回顾:特发性*斑毛细血管扩张症一般双眼发病,病变局限于*斑中心凹旁区域,临床表现有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及旁中心暗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与糖尿病及高血压有一定关系;
2A型即后天特发性*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斑中心凹颞侧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视力损伤严重。其可分为5期,I期:隐匿性血管异常,只表现为FFA晚期荧光素轻度染色;II期:视网膜透明度降低,无明显临床可见的扩张血管;III期:扩张的视网膜小静脉呈直角进人旁中心凹深部;IV期:RPE增生肥大形成星状视网膜色素沉积;V期: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或视网膜下间隙血管渗漏。
在以往对于特发性*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FFA的诊断,随着OCT技术的发展及OCTA的出现,对于该病的病变位置及病理形态则有了新的影像学认识,也可作为该病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2A型特发性*斑毛细血管扩张症在O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斑中心凹颞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塌陷,局部外层结构消失,而对应的OCTA的重要表现则以*斑中心凹颞侧直角静脉的出现,深层视网膜血流信号的增强、扩张为主要表现。
知识这东西就得经常地核实和订正,尤其是那些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卓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