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血管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57岁女性反复头晕,没想到是这个位置长了
TUhjnbcbe - 2022/8/14 18:4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晓丽许安廷王喆范新泰

颞骨是参与搭建颅底的一块至关重要的骨骼,由鳞部、鼓部、岩部、乳突部和茎突5部分组成,不仅与脑部、多组颅神经、脑血管等紧密毗邻,且内部结构复杂,包含外耳道、中耳、耳蜗、内听道、颈内动脉和颈静脉球等。颞骨自颅骨外侧面延伸至颅底近中央处,因此发生在颞骨内的病变,如胆脂瘤、听神经瘤、面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等通常位置深在、毗邻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成为耳科医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也是近年来耳科医生不断突破的病变区域。

近日,一位57岁的女患者,因反复头晕于外院行颅脑MR检查时发现右侧颈静脉孔区及其外侧占位病变,于山大二院就诊后行耳部CT强化检查示病变强化不明显、乙状窦向颈静脉球移行处受压闭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兼耳科主任许安廷考虑到,颈静脉孔区肿瘤多为良性,但肿瘤生长可侵犯周围重要结构,表现出恶性潜能,包括侵犯面神经、耳蜗、后组颅神经等引起面瘫、听力下降、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窒息等,压迫或侵入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等出现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水肿等,破坏颅底骨质侵入颅内导致颞叶、小脑、脑干等受损,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复杂、该部位肿瘤血供异常丰富,导致该区域病变手术难度极高且全切困难。于是,科室首先请神经外科会诊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变供血情况。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后,由许安廷团队为患者实施全麻下经乳突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变呈暗红色、血供丰富,边界不清,广泛破坏乳突腔、乳突尖及近枕骨大孔处骨质,包绕面神经乳突段,且与后颅窝脑膜、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颈内动脉紧密黏连,充分暴露肿瘤后沿正常组织边界仔细分离,彻底切除肿物。术后,患者听力及面神经功能均保留完好,病理诊断为血管瘤,考虑患者病变为良性且彻底切除,伤口拆线后顺利出院。

一位64岁的男性患者,23年前因左侧中耳胆脂瘤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左侧不完全周围性面瘫、左耳听力完全丧失,入院9天前出现左侧面瘫加重,表现为左侧额纹消失、闭眼力量较弱、口角向右歪斜、饮水左侧口角漏水等,隧来山大二院治疗。耳科门诊查颞骨CT平扫示左侧内听道内及颞骨岩尖部占位病变,行耳部MR平扫及强化提示病变为胆脂瘤。该患者病变位置深在且广泛,充满内听道并致其明显扩张,沿颅底脑膜表面向岩尖部侵犯、形成类似于哑铃型结构,手术需要在保护好颅底脑膜、三叉神经、面神经、颈内动脉等前提下自外向内充分磨除颞骨骨质才能显露内听道、岩尖和颅底脑膜;患者既往手术史也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颞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尤其是面神经、颅底脑膜正常边界等均已发生变异,术中极有可能导致面神经断裂、脑膜破损而出现完全性面瘫、脑脊液漏、脑部感染等。

许安廷团队详细讨论后决定行耳内镜配合显微镜下经乳突左侧内听道及岩尖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外耳道内术后增生瘢痕组织与颅底脑膜广泛紧密黏连,仔细分离后探查见面神经后膝段及水平段与瘢痕组织黏连紧密、界限不清、走行异常,充分磨除颞骨乳突及岩部骨质、显露内听道及岩尖部,见胆脂瘤样肿物充满内听道并沿颅底脑膜表面向岩尖部扩展,且与内听道内神经、颈内动脉等黏连,沿病变周围仔细分离、分块切除,最后以耳内镜检查术腔、彻底清除残留病变组织。术后,患者面瘫较术前无明显加重,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

这两例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山大二院耳科在侧颅底手术方面的扎实基础和精湛技术。

耳科由国内著名耳外科专家许安廷担任学科带头人,包含耳外科及耳内科两大方向,诊治范围覆盖全面,包括耳聋、眩晕、中耳炎、颅底肿瘤、耳畸形等。耳外科是省内乃至国内最早开展各型中耳炎手术、人工耳蜗植入、耳内镜微创外科、侧颅底外科、耳整形及眩晕手术治疗的团队,手术技巧娴熟、术后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耳内科近年来收治各类耳聋、眩晕患者数千例,为患者提供规范化诊疗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于眩晕患者,由于病因复杂、导致眩晕的疾病数十种,科室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准确辨别各类眩晕的单位之一。目前,医院耳科专业水平已居于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

1
查看完整版本: 57岁女性反复头晕,没想到是这个位置长了